關於本館
本館與醫學院的故事
圖書館的故事
圖書館是知識份子的職業活力的來源,是教學機關的精華所在。我酷愛在圖書館消磨時間,因而喜歡家裡有好書房,我更希望成大醫學中心擁有一流的圖書館。醫學教育有其特殊性,國外的每一家醫學院不管是在綜合大學之內或是獨立學院,都具有完備的圖書館,表現該學府的格調與氣質。所以我早在決定來成大主持籌劃之初,已在腦海描繪好了它的遠景。
我對圖書館有濃厚興趣的另一個原因是一九七二年尼克森總統訪問大陸,美國政府準備出版一本有關中國大陸傳染病與公共衛生狀況的書,來信要我寫其中的一章。為了蒐集資料方便,聯邦政府給了我一張可以在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書庫自由進出的通行證。這個圖書館藏書二百六十萬冊,連每一期台灣各醫學院學生出刊的雜誌都有收藏。我對整個館的設計與管理有了深刻的印象。
一九八二年成大選出許常吉建築師設計醫學中心,我交給他的醫學中心圖書館的設計原則,有下列各點:(一)圖書館應該不超過上、下兩層,以節省服務人力。(二)藏書量一年多後再決定(見下述)。(三)裝璜要舒適溫馨(Cozy)。(四)全面舖設地毯,以求安靜。(五)需有個人研究小間。(六)要有學生小組學習間。(七)要有視聽資料室。(八)座位不要太多,館內不設光用來K書的學生座位。(九)影印要有獨立房間,以免吵了閱覽者。這些原則定下後,我仍不放心,還請建築師人員往訪美國幾家醫學院的圖書館做為參考。把K書中心從圖書館分開,是想避免大群學生進入圖書館不用它的資料,卻佔用座位,徒增館內的喧鬧而想出來的主意。後來在一九八三年有機會訪問西雅圖的華盛頓大學,發現那裡有一棟傍水而建極為別緻的K書中心,而增強我把K書中心與圖書館分離的信心。
一九八二年來成大擔任顧問的弗格博士以及行政院科技顧問芮納德博士十分贊同我對圖書館的建設藍圖,所以在一九八二年年底就向我建議聘請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康明斯博士(Martin Cummings, M.D.)來成大幫忙。除了由上述兩位顧問直接向康明斯館長聯繫之外,我也以通訊方式和他交涉了很久才促成此事。起初,他從政治上的考量,認為他不宜在一九八三年年底退休之前親身來成大,所以推薦了一位名叫James Barry的圖書館專家來校協助;但Barry先生因為患有coccidioidomycosis,痼疾復發無法前來。幾次折衝後,康明斯博士偕同夫人於退休之後在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廿六日抵達台南,協助規劃圖書館。我請他規劃的事情有幾項:(一)協助發展科技大樓裡預定需用四至五年時間的臨時性圖書館。(二)協助規劃新大樓裡的永久性圖書館。(三)擬訂圖書館的收藏策略、藏書量及其內容方面之基本原則並提出人員訓練之建議。(四)為成大圖書館與國外圖書館的長期聯繫制定方案等。康明斯博士是典型的來做事的顧問,他年事雖高,還是脫下上衣,捲起袖子與圖書館員出身的夫人一起和我們在剛啟用的科技大樓二樓的小小圖書館裡搬動傢俱,親手整頓圖書館。他在台一共十天,做了一些詳細而具體的建議,其中較大的包括:(一)他認為我們的圖書館不必求大但求精,藏書應在十萬冊之譜,而期刊以一千種為度。(二)建議與位於巴爾的摩(以下簡稱巴城)的美國五所重點醫學圖書館之一的馬利蘭大學醫學院建立密切關係。(三)華府有一家從事書籍雜誌交換服務的私人公司叫Universal Book Exchange,有捐獻書籍給他們可以分配一些點數,再以累積點數買他們的書籍的方法。他決定由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捐獻一萬點給成大,以便成大去找一些市面上買不到的書籍,這些大大小小的事,我整理成一份計劃書於一九八三年十二月廿八日呈校長做為執行之依據。
一九八四年初我趁回美返家探視,前往巴城會見康明斯介紹給我的馬利蘭大學醫學圖書館館長馮建華,是位在美國頗有地位的華人圖書館長,大學畢於淡江。初次見面就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後來不但給了我們七十五箱的舊雜誌與不少新書,而且替我們策劃了不少事,他很願意代我們訓練圖書館館員,但因為聯合國文教組織派到他那兒受訓的各國館員太多,無暇再顧及我們,所以轉介了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醫學院的圖書館館長黃仲凱先生求援。這是為什麼我們的圖書館長侯雲卿前往水牛城受訓的原因。我初見馮館長時,他是一位運動健將,一副網球好手的模樣,但一年多後卻患了腎炎引起腎功能不全而需要洗腎,長久之計必須要移植腎臟,但遲遲未能找到適當的腎臟移植。前年來成大訪問時,已是面目全非膚色有如黑人,更不幸於前年盍然去世,使我悵然。為我們的圖書館找一位理想的館長,我認為是一件當務之急。我個人對國內各大專院校的圖書館長通常由教授兼任頗有意見,所以一直以找一位主修圖書館學的專業人才為目標,館長的職責主要在有效地執行決策,而有關圖書館的決策則應掌握在代表使用者權益的圖書館委員會的手裡。記得一九八三年夏天,我請教當時的圖書館長王廷山教授如何尋找這位館長,結果他推薦了當時在總館編目組的侯雲卿。侯雲卿在一九八四年接任圖書館館長,十一月康明斯博士來成大時,見了侯雲卿館長,也認為人選不錯。我一開始就叮嚀侯館長,我希望有一所夠水準的圖書館,而且要求館員要有高度敬業的服務精神,所以很早就向侯館長承諾在時機成熟時,送她到水牛城黃館長那裡見習三個月。誰知這件事到了一九八六年二月著手準備送她出國時才知國內法令不許以公費送非教師身份人員出國進修而觸礁。我當時送侯館長所下的決心是很堅決的,只好向幾位經常支持我們的好友再開口要錢,湊足了旅費順利地在一九八六年七月把她送往水牛城二個月。幸虧該館黃仲凱館長慷慨協助,提供了不少經費,幫了成大很大的忙,不但使侯館長在水牛城覺得賓至如歸,還有機會訪問New York, Maryland.等地的圖書館設備。送侯館長出國一事,可以說是我做事貫徹始終的精神表現,而她返國後向我陳述感想以及她後來對同事們的影響,使我覺得沒有為送她出國而白花了精力。
許多人問我怎樣決定買那一些及多少過期期刊?我記不得我的決定的由來。不管如何一九八三年開始購買過期期刊時,我指定在各科領域選出五種期刊回溯五年,亦即從一九七八年起開始購買。記得後來與康明斯博士談到這件事,他覺得這個原則沒錯到那裡去。臨床期刊的購買,則一直等到在台北的顧問團開始運作後才陸續。當然,過期期刊不足,的確一直是一個問題,這問題一直到一九九Ο年教育部專款補助二千萬元時急劇地改善。但這其中也有不少友人幫了我們,例如馮館長、黃館長、亞洲協會、ABMAC、Dr. Batts、密西根大學的Malvin都曾贈送我們不少書籍與過期期刊,增加了圖書館的藏書量。
醫學院在建國校區的科技大樓時,圖書分館位於該樓的三樓,後來急速擴張,連二樓四分之一的空間也佔用了。我看它成長有如父親目睹子女長大般的喜悅,恨不得趕快搬到新大樓。工程進行的那一段時候,我幾乎每個禮拜都會到圖書館察看進度,因為圖書館特別寬敞,所以那時有許多木工、鐵皮匠等都把它當做他們工地現場的工場使用,熙熙攘攘地很是熱鬧。工程進行到內部裝璜時,有一天譚俊彥建築師帶透視圖來給我看,我發現一樓挑空部分的護欄(即現在吊院旗的面板)準備用磁磚貼成。我立即反對而要求把它改成木材,大大地減少了圖書館冷硬的感覺,等工程接近完工時,侯館長及幾位圖書館同仁更發現大廳中央的螺旋梯,接近地面的一段,高度顯然不足而有相當大壓迫感,使得行經此處的人均需稍為彎腰方不致碰頭。這種建築上最棘手的問題,照理所有的設計圖都是由成大的督導小組,尤其是建築系教授們看過了的。何況我根本沒有多少審圖的本領,怎知道快到地面的這幾個台階頭頂上會有東西壓下來的感覺?建築師應負責嗎?或審圖單位應負責收拾?幾經溝通,最後建築師同意重新設計而敲毀部份樓梯重作;這是現在的樓梯到了武田書坊頂上就不再續環繞中心支柱而換了一個面貌而以鐵梯包地毯直走下來的原因。它基本上是我的建議案,我請建築師不要把敲掉的這一段又弄成笨重的水泥梯而代之以有輕便感的不鏽鋼或鐵梯,顏色以油漆調適,並要以木材點綴以配合周圍的格調。尤其是從出納台方向看過去時,露在側面的樓梯鋼板應該如何「遮羞」,曾和吳讓治教授研究了一陣子,最後還是採取了我的建議;而圖書館裡的桌椅傢俱擺設,卻是經整體外包而完成。
一九八八年底,新大樓已裝修完成,醫學院也開始計劃搬家。因為學期還未結束,各科教學工作還在進行,所以決定圖書館在年底前先搬,各科則等學期結束。記得那年我在離台飛美過耶誕之前,聽取圖委會與侯館長有關搬家工作的報告。我認為原計劃的搬遷方法,必須先打包、裝車、搬運再拆封等等動作太耗費時間;我建議把這些動作澈底簡化。結果我去統一公司找高清愿先生借了十部四輪平台搬運車,以及數十個搬牛乳用的塑膠方籃。書籍由書架上取下,直接裝入籃內搬運再放回書架上,使搬遷工作順暢了很多,後來高總經理沒把十部搬運車收回而直接送給我們使用。 在此我特別要提及醫學院圖書館委員會歷任召集人及委員的功勞,使得醫學圖書分館有了今天的規模,它成為這個學府的品位與水準的真正代表作。有一些事情是我原來抱持的理想,但礙於現實的問題而未實現,例如嘉南地區的開業醫生與大小醫院可經電話查詢圖書分館資料,但我們圖書館已成了全國各校園圖書館人員訪問不斷的地方。其中有些是沒有在我原計畫裡,而是在發展期靈機一動而付之實行,成為突破性的設施,例如武田書坊,它是典型的成功添加物,有關武田書坊我會另撰寫「貝克曼先生與武田書坊」一文詳加記述。
(資料來源:成大醫學中心通訊Vol.2 No.9, May 1,1991)
從貝克曼先生到武田書坊
我極端重視學府裡的圖書館品質,所以早期即決定帶給成大醫學中心一所理想的圖書館,此事已在醫訊第二卷九期敘述。它必須典藏量、使用方便且舒適又具風格。但我覺得這還不夠,我遍訪中外醫學圖書館採購典藏的方針重點皆在專業書籍,而如果我們想積極推動成醫兼顧專業與人文均衡發展的教育,我認為圖書館不應該光是只被動地等著人去發掘的知識的寶藏,而應該配合教育目標做主動出擊。它應該積極擔任啟發我們思考,賦予我們靈感的角色。
在新的圖書館即將完成,典藏的圖書要從科技大樓喬遷之時,我開始動腦筋,如何方能使我們的圖書館具備上述的特色。於是我想到是在圖書館裡某一個角落隔出空間,專做收集特殊的書籍。最初想到的是一些記載科學發明事蹟的書,使我們能從這些書吸取前人的經驗,重拾他們的思路,學習他們推理的步驟,以期加強我們的創意。這些書籍應包括各種維他命、胺基酸…發現的歷史以及各種儀器發明的經過等等。這種念頭使我聯想到貝克曼先生。
貝克曼先生是貝克曼公司的創始人,也是酸度計(pH meter)的發明人。我認為能發明這種劃時代儀器的人,一定有不少思考的秘訣、成功的技巧可以借鏡。如果他能捐資給成大,在圖書館裡設立一專門收藏有關重大科學發明與發現經過的書籍的特區。讓我們瀏覽,我會把他的傳記或與他事蹟有關的書列為第一號藏書收藏,而且把這一區命名為貝克曼書區。恰好一九八九年春天,醫學院研究用儀器已經採購完畢,貝克曼先生因由台灣貝克曼公司風聞我喜讀歷史,寄來一本有關其創業經過,名叫Golden Past/Golden Future的書。於是我乘寫信致謝之便,要求有和他見面的機會,這封信是這樣寫的:(略) 我要和他見面並不是想立即實現募捐的目的,而是希望認識其人。知己知彼之後,方能揣度有否募捐成功的可能。貝克曼先生於二月十三日回函歡迎我前往,五月廿日因為美東有會要開,便約定日期往訪。五月十六日我從台北起飛,趕忙在飛機上精讀了貝先生送給我的Golden Past/Golden Future。對他的生平、事業、婚姻等軼事先有所知悉,以便見面有話題可談,也免得對談內容不致離譜。例如他年輕時環境不好,大學是打工唸完的,因為他彈一手好鋼琴,當時打工是在電影院幕後替無聲電影彈奏配樂。貝先生在加州大學Irvine校區為美國科學院蓋了一美輪美奐的開會場所,成為該院在美國西岸的一個據點,他的辦公室就位在其中。我十八日準時赴約,他在門口相迎。他是位文質彬彬有長者風範而身材高大的紳士。雖有重聽,裝著助聽器談話倒是自如。他親自帶我在那建築物悠然閒逛,一一介紹其設備。我對這棟建築物的印象頗為深刻,最為特殊的構思就是每一間會議室不論大小,皆有一面銜接到佈置有桌椅的花園,與會者在休會時,可直接邁入花園小憩,又方便又富情調。貝克曼曾經是由洛克菲勒率領來參加蔣總統喪禮的美國代表團團員,當時下塌於圓山。我問他這一輩子最得意的是那些事,他毫不猶豫地回答說是他的三大發明。第一是酸度計(pH meter)那是他在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加州理工學院)教書時的第一件發明,照Golden Past/Golden Future書中的記載,當時他有一位做檸檬汁生意的朋友,苦於無法測出成品的酸度,因見貝克曼先生富於創意,請其設計具有測定酸度功能的儀器,pH meter於焉誕生。貝克曼先生很自傲地對我說:「我發明pH meter的當時,科學界還沒有pH這個字呢!所以當時它叫acidometer而不叫pH meter。」他的第二個得意之作是Spectrophotometer(分光光度計),而第三是由美國國防部委託發展的雷達的最重要部份,名叫helipot的裝置,可見他對科學的貢獻深遠而廣闊。他是位很有風範的長者,侃侃而談的神情使人覺愜意自在。從Golden Past/Golden Future中我約略得知她的婚姻經過和他夫人的名字,故主動問候她夫人,才知她患有嚴重的肝膽毛病而正有黃疸,情況不見得是很好。在他雅緻的辦公室裡我們閒談了個把個鐘頭,才起身告辭。
回台之後,我立即寫一封信謝他給我見面之機會,本來準備在等一段時候之後,就向他的基金會說明我的構想求他的贊助;但是回想當時見面的情景,似有一股莫明的感覺,使我裹足不前,是他的態度裡有一股氣使我覺得難以開口?或是他夫人的病危使我不憫再向他要錢?我至今也還未摸清。反正在這種莫明的猶豫裡,圖書館的上述計劃又再拖了幾個月。
民國七十八年秋天,有一天在一個學術活動場合,遇見了台灣武田製藥的安部藤生先生。在談話之間,我想起武田製藥也是一個有二百年傳奇歷史的國際性大公司,它在江戶幕府時起始於一家小藥鋪,二百年後的今天成為世界第七大藥廠,在台灣市場的佔有率也是挺高的。我認為像這種傳統的公司對創新與啟蒙的新構想,必有另一番與眾不同的看法與做法,因而決定為圖書館的計劃向武田試求財源。隨後我便前往位於台北南京東路二段的台灣武田辦公室安部藤生及經理豐田繁先生見面,說明我創設圖書館特別藏書區的構想和理念,懇切希望武田贊助並且說明如果有獲得同意之可能,我會在數日之內將計劃書寄達武田。安部及豐田兩先生聽我說明之後,同意在收到計劃書之後轉送在大阪之公司考慮。我回台南立即著手此項計劃。我心想為了創造出一無中生有的東西,寫一個計劃要人家捐獻一筆錢,是一次很難得的經驗,何不讓一位老師試試?所以我找柯慧貞老師起草。數天後柯老師把草案給我,我再逐條增修改成了最後的計劃書。這計劃主要的內容有:一、設立圖書館特別區的緣由是為加強人文教育,使我們培育的醫療人員之工作態度人性化。二、設立後其藏書注重傳記、歷史、倫理、小說等。三、採購、編目及管理皆納入本院圖書館系統。四、設備力求家庭化、舒適及休閒氣氛。五、計劃的總預算是一百卅萬元新台幣。我決定把這計劃分五年執行,但頭一年因為需要裝修及購買傢俱,故預算較大。這是因為蒐集這類書籍並不簡單,整筆錢一次給我們一時會消化不了;但最主要的還是因為分年捐獻可使捐獻者覺得每年支付並不多,等於是分期付款,易於接受。我並且提議將這區域稱為武田書坊。這計劃提出去後約二週即收到我選定書坊的地點並設計書架、圓桌及小方桌,整個裝璜由林水泉先生承造。吊燈是在高雄信誼高爾夫球場的餐廳看到,覺得用在武田書坊最為合適,而在台北中山北路的一家燈飾店找到的,所有的椅子及沙發則在台北分別訂做或採購。一九九Ο年六月十五日一切準備就續,我們正式舉行了捐獻開幕典禮與酒會。日本武田公司的武田國男和武田和久兩位武田家族的後裔代表專程由日本來此。那是本院發展史上的一次盛會。武田事先來電詢問要帶來幾份禮物,使我覺得非準備禮物回應不可。但限於經費,只好由我親筆書寫了一幅“貧者因書而富,富者因書而貴”之立軸贈送,不但具有意義且富於紀念性,總價連框是五百元。
我還沒親眼看過或聽過任何醫學院的圖書館有這種型態的特區,武田公司在發行全世界的英文版武田通訊裡,推崇武田書坊構想之新穎,值得充分支持等語。我相信這是一個型態上的突破。它有助於使人文涵養重要性在專業圖書館裡突顯出來。這裡蒐集的有中文、英文、日文等書。或許有人會說書坊裡的那些書沒有多少人看,是一種表面工作。這種觀念是錯的,圖書館本來就有可能有很多書備而不用或少人用的,但我寧願書在等著讀者去發掘它,而不願有心看書的人來了卻找不到書看,總有一天有一些人會在書坊裡的書中找到心靈的糧食。成大醫學中心英文、日文程度不低的人也很多,這兩種語言的書也一定有人會問津的。現在書坊裡的書還是很少,但已有一些很珍貴的書。例如Hans Zinsser的Rats Lice and History、卡內基基金會出版的Flexner Report、William H. McNeill的Plagues and People、Lewis Thomas的論文集、Claude Bernard、Rontgen、Koch、Pasteur;Osler的傳記以及有關過去的中國女性纏足的歷史-Chinese Footbinging by Howard S. Lery等。有一些是我親身在東京紀伊國屋書店裡或華盛頓Super Crown Bookstore瀏覽而找到的。
宋瑞樓教授曾表示我們的武田書坊是他真正退休了之後想打發整天時間的地方,有不少國外學者來本院做正式訪問與演講,夫人們就到武田書坊靜讀一些書等候。這書坊的確有它的魅力的,希望那裡的書會迅速的增加,利用它的讀者也會愈來愈多。
(資料來源:成大醫學中心通訊Vol.2 No.11, June 3, 1991)
外國顧問面面觀之三:馬丁‧康明斯博士夫婦
康明斯博士夫婦圖書分館的(Dr. Martin Cummings)對成大的貢獻是醫學基本藍圖。
成大醫學中心如果要達到醫學最高學府,要有一流水準的腦神經中樞──圖書館,是我早有的信念。過去,還在美國任教時,我對喬治華盛頓大學的總圖書館及醫學圖書館固然很熟,而各著名大學的圖書館也常趁訪問之際參觀研究過;所以,對成大醫學中心之遠景,我有相當的寄望。但真正坐下來計劃它,卻也發現不懂的事太多了。
一九八三年初我去信貝芮德博士,請他介紹一位在規劃圖書館圖時,能確切扮演諮詢角色的人,貝芮德博士立即請當時適屆退休之齡的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館長康明斯博士介紹適當人選。康明斯博士所介紹的是位名叫James Barry的專家,他以常協助各機關設立圖書館而著稱。但幾經折衝,力請James Barry來成大的結果,因為他患有慢性疾病(Coccidioidomycosis)剛剛復發,懇辭應邀。於是乎,我只能向康明斯直接求救,力邀親身來台南協助。
康明斯博士是出生於新澤西州,而在杜克(Duke)大學習醫的醫學博士。他與圖書館發生關係始於一九六四年,以後一直獻身於醫學資訊。隨後榮任位於華府郊外馬利蘭州貝塞斯達的國立醫學圖書館館長,一直到一九八三年退休為止。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是個醫學圖書的殿堂,擁有二百五十多萬冊藏書,為世界上最大的醫學圖書館。一九七三年我曾經有一段時間,因為寫一本很特殊的書而獲得了自由進出書庫的一張派司,結果發現該圖書館連台大醫學院的學生雜誌“青杏”都每期收藏,對該館收藏之齊全甚為驚訝。康明斯這次以該館退休館長之身份答應來成大,的確是不簡單的事。事情談妥前,他明白表示因為健康原因,必須由夫人陪同,方能成行。我們因為事前已經查明康明斯博士的夫人也是一位專精圖書館學的高手,當然樂觀其成。他們兩人終於在一九八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抵達,展開了成大醫學圖書館發展史的第一頁。
康明斯博士抵成大時,成大醫學院尚侷促在目前的醫技系科技大樓。也由於醫學院剛由工科中心搬進這大樓不久,連圖書館都尚正式成立;只是在他到校指導之前,已經由許常吉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製作了一些傢俱,準備把科技大樓的二樓及三樓一部份各闢為臨時圖書館。康明斯博士來成大,等於是一方面要幫我們設立這臨時圖書館,一方面幫我們訂下現在的圖書館基本藍圖和訓練人員的計劃。
康明斯博士是位講求做事澈底,有始有終的人。在台南幾天的時間裡,他和他夫人真正是捲起了袖子,動手搬傢俱,安排了圖書館的擺設。當時在科技大樓裡的圖書館所呈現的格局,可以說是康明斯博士所定下來的,而康明斯博士對現在的圖書館的基本藍圖則貢獻更大。離台前,他寫了一份報告書,主要就是為這基本藍圖勾劃出一個具體的外貌。這份英文報告書,我立即譯為中文呈交夏長請准予逐步實現。另外有一插曲是那時李國鼎資政還是在行政院科技顧問室,他對國內的醫學資訊網路以及設立類似美國國立圖書館之機構並與該館連線之可能性頗為執著,所以在康明斯博士尚在台灣期間,李資政即指示陽明醫學院的藍忠孚教授,邀請康明斯博士擬定一個計劃,好探索其可行性。後來康明新博士提出了一個相當完整的計劃書,這計劃書後來變成了國科會推動生物醫學資訊中心所承襲的構思的藍本。所以他對台灣的影響是全國性的,而不是侷限於成大一角而已。
康明斯博士在逗留的短短十天內做了不少事,而且返美後,對我們的幫忙仍然綿延不斷。一九八四年夏天,我利用返美的機會前往他退休後還在用的辦公室訪問,他極力推薦我們的圖書館和馬利蘭大學醫學圖書館合作,以便訓練我們的人員。這是為什麼我們的圖書館侯主任會認識該館馮建華館長的原因。而馮館長一心想幫我們忙,但到他本人那兒受訓人員由世界各國擁上來,不易照顧我們派出去的人,所以他又轉而介紹了紐約州水牛城大學的醫學圖書館館長黃仲凱先生給我們。這事已經在“圖書館的故事”篇內言及,不再贅述。馮建華館長對我們的幫忙,除了介紹黃仲凱館長給我們,等於是為侯主任找到訓練場所之外,而且也送了我們馬大不用的舊雜誌數十箱,增加了我們的不少的館藏。
康明斯博士由台返美之後,獲得福特基金會的捐助在華府撰寫美國醫學圖書館史。馮建華館長已因積勞成疾病故。而黃仲凱館長則已經退休,由水牛城移居加州。幫我們的人一一從舞台上退出,使我也倍覺真的是時過境遷了。
(資料來源:成大醫學中心通訊 Vol.4 No.3, Feb.27, 1993)
藝術家與成大醫學院 / 黃崑巖前院長
創造優雅的學習環境,我認為是教育工作的一環。校園環境直接影響校園文化,而校園文化是培養學生氣質的重要因素 。不但如此,它也可以說是活的生活教育。整潔美觀、維修有方的校園,會無形中養成學生良好的生活習慣,這習慣會帶到他們的家裡,進而逐漸影響整個社會。在成大醫學院規劃的當初,硬體的美觀固然是我關心的事,但完成之後的美化,是另一個課題。成大醫學中心的建設預算裡,並沒有一筆特定的款項可以購置藝術品,所以我的努力自然就指向私人捐助或直接訴之於藝術家的方式。
一九八三年不知怎地,我突然接到消息,台大骨科教授陳漢廷教授的夫人,想捐給我一幅油畫。這幅油畫變成成大第一幅藝術品,現在懸掛在簡易餐廳前廳的沙發椅間。其實我因為去國太久,一九八二年抵達台南時,認識的畫家只有曾經在家兄黃崑煌家邂逅的曾培堯先生一位。曾先生是一位很有哲理的畫家。他有一系列的叫做生命系列的作品,是從濃厚的佛教色彩的哲理出發去探索生命意義的精心之作。他善用墨水,著色不多,所以這整個系列油畫,看似中國的水墨畫,隱約中可辨別出生命的躍動。我回來不久就前往曾先生府上選購了一幅現在懸掛在我的辦公室。後來於一九八三年特地拜訪曾培堯先生,請他代約一桌台南地區的藝術家在民生路的楓林小館餐敘見面。
當天前來的,曾先生之外尚有陳輝東、劉文三、張炳堂、林智信、王再添、戴峰照等人。席間我說明成大醫學中心是屬於台南人的文化資產。請他們在成大落成之後,務必群策群力、為美化成大做貢獻。當晚認識的幾位畫家都成了朋友,尤其是陳輝東先生。
陳輝東先生是位成名的美術教育家與畫家,台南市人,擅長風景、人體等畫,而畫風介乎在半具象、半抽象之間。他對公共事務尤為熱心,曾在蘇南成市長任內,在台南市市立文化中心的籌設工作裡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文化中心落成之後,在內部的擺設方面也有很多他的手筆。例如該中心大廳兩側,一是芭蕾舞群,另一是交響樂團的群像畫,都是他的大作。因為他生性樂於助人,很快地變成了為我們奔走的中心人物。不但如此,陳先生參與文化中心籌設工作時的種種經驗,更成為我籌設成大的借鏡。陳先生有二位極為標緻大方的千金,一位叫陳香吟,另一位叫陳逸雪。香吟是師大美術系高材生,畢業後遠赴巴黎從師習畫。現在懸掛醫學院圖書館中的油畫題名牧神的午後,便是她的大作,那是她在一九九○年從巴黎返國舉行個展後捐給我們的。
美國先靈藥廠(現在公司名叫Schering-Plough)在台分公司的總經理方森弘先生,是我在預備軍官八期在鳳山步兵學校受訓時的同一排,台大藥學系畢業的方森茂先生的弟弟。我在一九八二年回台不久我就認識了他。一九八五年他開始仿照成大暑期學生研究獎學金,捐款舉辦先靈獎學金。他也是公認的一位油畫收藏家與鑑賞家。有一年暑假剛結束,在台北榮總舉行的先靈獎學金學生口頭報告會和方先生相遇,我直接向他募捐一幅油畫。方先生滿口答應,但叫我選一幅價值在三萬元之譜的。我立即聯絡位在台北忠孝東路阿波羅大廈八樓東之畫廊的老板劉煥獻先生。劉先生曾經應我的邀請參觀成大醫學中心,對這裡的種種瞭解頗深,所以不但代為選畫,還答應特價提供。他選給我們的是現在懸掛在四樓會議室的夏勳的台灣風景畫。夏勳很能表現台灣鄉土的翠綠美,我很感謝方、劉兩位先生費神。戴峰照先生是住在台南的台中市人。在楓林小館認識之後,以後又在台南扶輪社見面。在台南扶輪社裡他用的英文名就叫Art。台南扶輪社一九八九年選我做他們名譽會員,所以我有機會深入地瞭解他。他的畫風狙獷而有重點。我向他募捐油畫,他還很慎重地親自來成大參觀一番,才把他的近作大陸雲南省的風景畫送來。這就是現在懸掛在四樓大會議室南面牆的一幅。
一九八七年有一天,我上台北洽公,傍晚與內人謝醫師至東之畫廊看畫。突然我被一幅肖像油畫吸引住了。那是一幅很有深度而溫馨感人的人像,畫裡呈現的是那麼生動而親切。畫家的名字叫冉茂芹。冉先生一九四二年出生於湖南省桃源縣,一九六五年畢業於廣州美術學院舞台美術系。一九八○年移居香港、一九八七年在台北阿波羅畫廊舉辦油畫人像寫生公開活動。因為他在香港開拓畫家生涯,他的名字冉茂芹譯為英文變成Yim Mao Kun,他在數年前已經移居台北。所以現在台灣畫壇活躍的畫家當中,他是唯一有強烈的俄國畫派的影響的一位。可能就是他這種背景,因而畫風與眾不同,是那幅畫特別給我深刻印象的原因。我在東之畫廊留下了我的名字,並請劉先生記得下次冉先生訪台,一定請他打個電話給我。果然,不久之後冉先從台北打來電話。我告訴他我很欣賞他的造詣,盼有機會他能南下為我畫一幅肖像。一九八七年五月間冉先生抵達了台南,下榻陳輝東先生府上。利用陳先生的畫室畫了我,而且從此變成摯友。一九八九年醫學中心落成之後,我又特地邀請冉先生來參觀成大,並請他在簡易(華新)餐廳進餐。他參觀之後印象深刻,答應捐一幅畫給成大。後來送來的就是懸掛在四樓大會議廳正中央的蘭嶼海濱風光。類似的畫,他畫了兩幅,成大這一幅之外,另一幅由李登輝總統購藏。
一九九○年五月的有一天陳輝東先生突然出現在我的辦公室,帶來了一則「重要的消息」。他說附設醫院的六B病房住進了他的朋友,雕刻家陳正雄先生。陳正雄先生是台南人,曾獲台灣及日本的很多大獎,並以木雕為最拿手的。陳輝東先生認為我如果能前往病房探視,陳先生一定會覺得感謝而捐乙件藝術品。我立即動身前去探視。他住院的原因是胰臟炎,陳太太在旁服侍,情況並不嚴重,陳先生趁出院之際,來我辦公室告辭,並答應送乙件作品。不久之後,送來的是展示在圖書館的木雕〝追溯〞。
我家裡經常有台北各畫廊或藝廊的廣告宣傳資料寄到。有次在這洪水般的郵件裡寄到了簡正雄個展資料。這資料裡所印的畫裡,有兩幅簡先生的炭筆畫給了我不大不小的心靈衝擊。那狙獷、大膽、又瀟灑的筆觸,是很扣人心弦的。我按捺不住這感受,立刻照這資料裡所列的地址寫了封信給簡先生,請他捐一幅畫。簡先生是台北縣三重市人,國立藝專畢業,屢獲大獎的年青畫家。簡先生並未立即回應。事過一、二個月,陳輝東先生打電話相告,說台北簡正雄來電打聽黃崑巖是何許人,但是又杳無消息。過了一段時候,不知經過了多久,偶然又遇方森弘先生談及油畫,話題轉到簡正雄先生,才知道方先生與簡正雄有私交,我立即請方先生代為拉線,轉告我仰慕簡正雄先生並要畫的事,方先生在數日內就有消息約好帶我赴台北士林簡府拜訪。簡先生是那麼年青的藝術家,見面時頗為驚訝!他當場擺出了三幅木炭筆畫叫我任選其一,我選的一幅是掛在圖書館出納櫃台前的老人像(現在掛在參考區)。當我選好,簡先生很捨不得地跟我說,那是他最喜歡的一幅。不久之後,我曾經邀請簡先生來台南參觀成大,並且替我內人畫了肖像。
楊許仙里女士是年到七十才開始真正學繪畫與雕塑的大器晚成型的人,她是奇美董事長許文龍先生的姐姐。她的作品有點像美國一個特殊的,叫primitive painting畫派的畫,而她的雕塑品則有無拘無束的寫實的作風。陳輝東先生居於楊許女士的指導老師的地位,所於對楊女士的作品消息極為靈通。有一次他主動地向我建議,楊女士有幾件作品,成大可以考慮收藏。一是吹笛者,二是天倫,三是母愛。他還邀我一起訪問楊許女士的畫室。那是一所很舒適的畫室。那是一所很舒適的畫室,位於健康路的小巷裡。陳輝東先生也曾經陪了楊許女士來成大查看適當地點。當吹笛者的放置地點選定了,我順便向楊許女士表示我們經費短絀,吹笛者的台基還得請她協助。楊許女士聽了欣然答應,並託在場的陳輝東先生設計而解決了問題。
其實,為美化成大而出錢出力的並不止於藝術家及收藏家。在那一段時候有位經常出沒於醫學院的木工叫林水泉的一位先生。他目睹我努力不歇地美化環境,顯然有所感觸。當我們把母愛與天倫這兩座楊許女士的作品運到圖書館,我委託林水泉先生製作黑色展示台的時候,他也乾脆宣佈這兩座台子,他捐了!
石泉廣場的陶壁誓詞,倒是一件大工程。一九八八年的春天,前任成大校長夏漢民介紹了一位名叫朱邦雄一位藝術家來見我。他是位於美濃的美濃窯的負責人。他民國五十六年畢業於國立藝專美工科,曾赴日研習工業設計及室內設計。他擅長大型的陶磁裝飾。第一次見面時已經隨身帶有他的作品的集錦,證明在國內不少大專院校擁有他的作品。這些都是價值以百萬元計的大作品,似乎是成大醫學院只能垂涎與夢想,是現實裡買不到的東西。後來我差點把朱邦雄先生遺忘了。一九八九年成大醫學院創立了武田書坊。韓內科韓良誠醫師有感於武田書坊之意義深遠,向我表示:「如果有類似計畫,讓我也有機會貢獻、貢獻」,真使我相信天無絕人之路這話。
我每每走過圖書館前那片大牆壁,就覺得它太醜陋。尤其因為它在交通要道,更使我覺得有適度改造它的必要。上面所提及的韓醫師那句話等於是點燃了我心裡的火蕊,我立刻想起朱邦雄先生。我想到如果把希伯克拉底斯的誓詞用陶磁弄到牆上去,它可以早晚警惕師生,其意義之大絕不亞於武田書坊。何況在朱先生手上它又會變成一個藝術創作!我想,如果我能說服韓醫師出資,這一個小廣場可由韓醫師命名留念。我請朱先生來我辦公室商討,他認為我的主意可行。不但如此,他立即有了具體的構想,而且堅決主張誓詞由我執筆書寫方可。不久,朱先生帶來了草圖。我帶了草圖把整個計劃向韓醫師說明,得到韓醫師首肯。起初朱先生索價貳佰萬元,但經我懇求,答應減半以壹佰萬元簽了合同。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朱先生花了十一個月的時光,終於完成了整個作品,又花了約兩週時間把它裝竣,時為一九九一年十二月。而陶壁前的這一個小廣場,由韓府命名為石泉廣場以紀念韓醫師尊翁,台南名醫--韓石泉先生。石泉廣場遂成了國內醫學學府最有特色的教育精神堡壘。
美化我們的校園的故事,並非都是歡樂收場的,其中也免不了人生辛酸的一面,最曲折而令人心痛的是王再添先生的故事。王先生是台南人,我認識他時他任職於第一銀行,是道道地地的業餘畫家,而且是一位高級專員呢!但他已具一流畫家的份量,因為他經常舉行個展。我記得一九八五年十一月十五日,我第一次請蔡采秀女士來成大舉辦她的第一次演奏會,王先生坐在我前一排座位用鋼筆寫生,把蔡采秀演奏的實況生動地描繪在素描簿上。他是充滿生命活力的畫家,曾經畫了一系列花草的油畫,但也擅長於台灣鄉土風味的風景畫。一九八九年九月他發現自己的視力減退,而視野裡「像從飛機上觀看雲海的一片白」。這對以繪畫為生命的王先生真是天大的打擊。他住進了成大眼科病房,但九天後不得要領而轉往高醫;高醫的陳振武教授診斷為結核性視網膜炎,並投以抗結核化學藥劑及腎上腺素。王先生的病情立即好轉,視力天天進步,該年年底某日夜間前往王宅探視,只見王先生精神愉快,也已經恢復了以前的繪畫活動。我當時也以為王先生患的是結核性炎症,只是因為他併用腎上腺皮質素,所以覺得不能斬釘截鐵斷定是否是結核;當晚,我請他慷慨地提供他自己為教材,來我們眼科讓我們的眼科醫師們觀察觀察他的網膜的現況。王先生慨然答應,記得王先生還自己開車來成大,供所有的主治醫師與住院醫師〝參觀〞眼底。事畢,回頭順道來我辦公室歇腳,並參觀醫學院;王先生當場答應捐贈油畫一幅。但事情並沒有實現。次年六月間,王先生自認健康已經恢復,可以出國旅遊,於是乎與夫人王蔡祐治女士先赴美國再轉歐洲暢遊。當他在法國時,王先生突然身體不適,狀似感冒,但病情迅速轉惡,被以救護車送入巴黎的醫的情況下,一夥兒頗覺走頭無路,就只好以越洋電話急告我和內人,再由我們聯絡巴黎的法國醫師,了解病情。幾經波折,當我們把這些片段消息拼在一起,知道王先生已被送入加護病房,而且腎臟、肝臟等功能衰竭。照香吟在電話裡的描述王先生「全身都插滿了管子」,巴黎醫院的診斷是惡性淋巴腫瘤,王先生就這樣於一九九○年七月十一日於巴黎逝世。在悼念這麼戲劇性的生命的結束的同時,我們只能以王先生「死得適得其所」來安慰王夫人。數月後,王夫人整理了王先生的大批遺作之後,還惦記著王先生生前的諾言,親自帶了一幅澎湖的風景畫來給成大,現在懸掛在圖書館。
無獨有偶的悲劇,是曾培堯先生。曾先生雖然為成大蒐集藝術品盡了開啟之責,但不久患了直腸惡疾。雖經開刀,不久就復發而於一九九二年十二月廿七日逝世,身後並未留給成大任何遺作。
陳輝東在本身經獅子會捐贈了掛在簡易餐廳的帆船大畫。陳先生更為我們捐得屏東的陳瑞福先生的墾丁海邊風景畫,懸掛於四樓小會議室。國畫家林若渝女士的蓮花則展示在成杏廳的貴賓休息室。台南市的林容德先生則割愛捐贈了他珍藏的自己的抽象畫,在四樓的會議室。還有統一食品公司贈送了兩百幅的兒童畫,恐怕是最大的一次捐贈。這些畫現在主要都懸掛在小兒科的各角落。
貢獻不亞於任何人的還要算家兄黃崑煌,懸掛在成大醫學院的他的作品一共有三幅。一幅在圖書館院史室入口題〝芳齡十六〞。其他兩幅在都在簡易餐廳的貴賓室。其一為美國華盛頓特區的國家畫廊餐廳情景,其二為本院的簡易餐廳。家兄還捐了幾幅小畫為製作聖誕卡之用。
我對所有為美化成大醫學中心努力的藝術家或事業家表示最高的敬意。他們貫徹有錢出錢、有力出力的精神,在美化我們的校園之際,也對教育下一代做了不朽的貢獻。
(資料來源:成大醫學中心通訊 Vo1.5 No.2 , p.5-7, Mar. 10 ,1994)
醫師就職宣言
准許我進入醫業時:
我鄭重地保證自己要奉獻一切為人類服務。
我將要給我的師長應有的崇敬及感戴;
我將要憑我的良心和尊嚴從事醫業;
病人的健康應為我的首要的顧念;
我將要尊重所寄託予我的秘密;
我將要盡我的力量維護醫療的榮譽和高尚的傳統;
我的同業應視為我的同胞;
我將不容許有任何宗教、國籍、種族、政見、或地位的考慮介乎我的職責和病人之間;
我將要最高地維護人的生命,自從受胎時起;
即使在威脅之下,我將不運用我的醫業知識去違反人道。
我鄭重地、自主地並且以我的人格宣誓以上的約言。
Caduceus蛇杖 / 黃崑巖前院長
附圖中這人是希臘神話裡醫藥之神阿斯庫勒比爾斯(Aesculapius)的塑像,他右手邊的蛇與杖看起來很熟悉吧!它就是醫學Caduceus的象徵Caduceus的由來。
在希臘神話中太陽神阿波羅Apollo)和森林女神科羅尼斯(Coronis)有了孩子Aesculapius,孩子尚未出生, Coronis就因紅杏出牆而被阿波羅的孿生姊妹月神阿忒米斯(Artemis)殺死。Coronis的遺體將被火葬時,在最緊要關頭把未出生的孩子從腹中救離出火窟並送到皮利山洞Apollo穴(的人馬神喀戎(Centaur Chiron為克洛諾斯Cronos Mount Pelion)中(Saturn)拉philyra之子)手中撫養。在洞穴裡的一段時期和海中仙女菲利Chiron病的秘方給Aesculapius Aesculapius成了希臘醫藥傳授了治癒所有疾之神。他的塑像一般都帶著一把有蛇旋繞的粗杖,蛇是會經過看似返老還童的脫皮變幻過動物,於是乎古時候人類把蛇當做長生不老的健程的康象徵。
(資料來源:成大醫學中心通訊 Vol.3 No.18, p.5, Nov.16, 1992)
陶壁誓詞 / 黃崑巖前院長
石泉廣場的陶壁誓詞,倒是一件大工程。一九八八年的春天,前任成大校長夏漢民介紹了一位名叫朱邦雄一位藝術家來見我。他是位於美濃的美濃窯的負責人。他民國五十六年畢業於國立藝專美工科,曾赴日研習工業設計及室內設計。他擅長大型的陶磁裝飾。第一次見面時已經隨身帶有他的作品的集錦,證明在國內不少大專院校擁有他的作品。這些都是價值以百萬元計的大作品,似乎是成大醫學院只能垂涎與夢想,是現實裡買不到的東西。後來我差點把朱邦雄先生遺忘了。一九八九年成大醫學院創立了武田書坊。韓內科韓良誠醫師有感於武田書坊之意義深遠,向我表示:「如果有類似計畫,讓我也有機會貢獻、貢獻」,真使我相信天無絕人之路這話。
我每每走過圖書館前那片大牆壁,就覺得它太醜陋。尤其因為它在交通要道,更使我覺得有適度改造它的必要。上面所提及的韓醫師那句話等於是點燃了我心裡的火蕊,我立刻想起朱邦雄先生。我想到如果把希伯克拉底斯的誓詞用陶磁弄到牆上去,它可以早晚警惕師生,其意義之大絕不亞於武田書坊。何況在朱先生手上它又會變成一個藝術創作!我想,如果我能說服韓醫師出資,這一個小廣場可由韓醫師命名留念。我請朱先生來我辦公室商討,他認為我的主意可行。
不但如此,他立即有了具體的構想,而且堅決主張誓詞由我執筆書寫方可。不久,朱先生帶來了草圖。我帶了草圖把整個計劃向韓醫師說明,得到韓醫師首肯。起初朱先生索價貳佰萬元,但經我懇求,答應減半以壹佰萬元簽了合同。這是一個浩大的工程,朱先生花了十一個月的時光,終於完成了整個作品,又花了約兩週時間把它裝竣,時為一九九一年十二月。而陶壁前的這一個小廣場,由韓府命名為石泉廣場以紀念韓醫師尊翁,台南名醫--韓石泉先生。石泉廣場遂成了國內醫學學府最有特色的教育精神堡壘。
(資料來源:成大醫學中心通訊 Vo1.5 No.2 , p.6-7, Mar. 10 , 1994)
磁磚的故事 / 黃崑巖前院長
民國七十四年二月十五日,規劃設計兩年多的醫學中心終於破土動工。不久。外牆應貼何種磁磚,也到了必須決定的時候。外牆磁磚的好壞,其顏色或品質,與人的打扮一樣,難免是一般人評斷一棟建築物優劣的一個重要的因素。
當時成大有所謂工程督導小組的組織,由總務長王廷山教授及我當正副召集人,處理一切與醫學中心硬體設備有關的事務。小組的成員還有營繕組的先生們、建築、土木、電機等系之專家多人,以及許常吉建築事務所,業聯與中華兩營造公司之代表等等。包括磁磚在內的各種建材之選擇,主要是出自建築師之推薦,但偶而也有建築、土木兩系專家學者建議的。建材多數不需經過小組考慮,但不少建材因種種原因,確實也在小組會議上檢討過。惟內外建材之顏色,幾乎都經過我親自同意才決定。
但我當時南北奔波,為延攬人才及課程之安排等等花費時間;督導小組之會議不見得每次都能參加,記得初次聽說外牆可能採用進口磁磚是大約在七十四年底的事。這種主意原來出自建築師事務所。
七十四年四或五月左右,在督導小組曾經有幾次研討磁磚問題的事,我才漸漸進入了情況。磁磚考慮的第一個問題是國產抑或進口磁磚?
建築師當時認為國產磁磚品管甚差,燒好之後的尺寸大小非僅差異率很大,而且更常有彎曲不平的情況發生。所以國產品貼起來恐難求線條整齊又平整。如果捨國產品不用而用進口貨,則磁磚的主要來源有二,一為日本,一為西德。我也曾經看過日本磁磚之樣品,它與一般日本的商品一樣,可以用「可愛」兩字來形容,主要以顏色取勝。但日本磁磚的嚴重缺陷是它是「壓」製而成的,所以背面的溝絞只能做到A圖所顯示的種類。西德的磁磚,則顏色穩重而變化不多且耐看,而且它的大的優點是它的「射」製的,也就是用「擠」的方法製造的,故背面的溝有如B圖,將來貼在牆上,會比「壓」出來的磁磚更會牢牢地「掛」上。
另有一事應予提及,建築師所建議的西德磁磚是一家位於東西德國界附近的Coburg鎮上叫AnnaWerk公司出品的。該公司的一位高級技術師曾經向我解釋,該公司產品之膨脹係數極小,經年累月,暴露在熱冷天氣裡,伸縮幅度極小。膨脹係數大的磁磚在一冷一熱所引起的伸縮之間,會容易剝落,這在台灣的建築物是常見的事。我曾以此事請教專家,確有此事。他們的產品的膨脹係數小,似乎有二個原因,一是AnnaWerk採用極為高級的捷克出產的原料。二為AnnaWerk使用相當高級之窯及細心操作,可以嚴格地加熱過程。民國七十五年夏天,王廷山教授組織了一隊建材採購團到歐美各地親訪工場選購,也遠途跋涉到Coburg的AnnaWerk,但那次選購團我並未參加;而磁磚的顏色卻是經我和建築系的吳讓治教授根據樣品選定的。有一天下午,我們兩人在當時的中華工程的工地事務所前,把平磚(二丁掛)與角磚的幾種顏色在太陽底下仔細推敲。因為醫學中心建築物龐大,我主張要用耐看而淡一點的顏色,否則變成像台北敦化北路南京東路口的環亞大飯店那麼烏黑的大怪物是不堪設想的。最後決定以淡乳黃色搭配的一些磁磚來裝飾邊緣和窗緣,這英文叫做Accent。Accent在窗緣尤其有如女性化妝眼圈(eye shadow)之效果,對醫學中心建築物的美化是極為重要的。這些Accent我們兩個人決定採用深灰色。
決定採用AnnaWerk磁磚是一回事,但採購作業卻遭遇難航。難航的主要原因是我們的硬體是發包給兩家公司承建的,業聯部份較早發包又因業聯係民營公司而作業流程速捷,故與AnnWerk早已簽約訂購;然中華部份較晚發包又因是公營機構作業手續繁瑣,尤其是對業聯與西德公司早先談妥的價錢頗有微詞而遲不簽約。且一棟建築物所用的磁磚如分兩批燒製,不能保證顏色相同;故西德原廠要求所需的四百卅幾萬塊磁磚一次簽約整批生產。民國七十五年春,眼看著大樓的硬體建設已蓋至頂樓而磁磚尚未開始生產,督導小組同仁甚為焦急,決定派我利用春假的數日飛往西德與AnnaWerk當面交涉交貨日期,務必能使工程不致因磁磚未到而停頓。四月二日我趕忙直飛西德弗蘭克弗市,磁磚公司的美籍技師Norton先生在機場相迎。在機場咖啡廳稍做初步商談之後,便搭他的車子起程。行前,他問我怕不怕開快車,我說不怕,結果他以時速一百八十公里的速度往東急駛。開了三個多鐘頭,經過嫵媚而百看不厭的德國南部山岳地帶,抵達名叫Bamberg的極可愛中世紀小城市。公司將我安頓在一家蓋在貫穿市中心的一條河流的小島上的旅館過夜,潺潺水聲伴我入眠,翌晨醒來已忘了疲累。清早參觀了AnnaWerk工場,可惜當日工場裡的窯並未在運轉,未能參觀作業情況,倒是看到了堆積如山的捷克原料。看過了工場隨即洽談交貨日期。對方的董事長叫Paul Hass,是位音樂素質極高的化學家,另有教我磁磚膨脹係數的Gottfried Demharter及Norton先生。從談話之間,我們很快地建立了友誼。公司答應加班趕工,而也不等產品達到通常的裝貨量,就先分批交運,以求避免我們的工程停頓,使我懸在心裡的一塊石頭掉了下來。當天下午二時,我輕鬆地離開了Coburg趕回Giessen的小古城,去參觀了一家醫院的大洗衣機,也就是後來附設醫院採用該型洗衣機的由來。四月五日我兼程飛返台灣,此次西德之行,到底有無其必要‧很多督導小組的同事,特別是建築師認為我這次親赴西德還是有其作用。原來AnnaWerk是有一百卅五年的歷史信譽頗高的公司,而我們預訂的磁磚總量是該公司創辦以來的第二大筆生意。但公司因我方延誤訂約甚久,故對我們的誠意頗有疑慮,這次業主有代表親赴公司洽談,等於恢復了他們對這筆交易的信心。
同年六月六日,我趁前往芬蘭參加世界醫院行政會議之便,繞道柏林延攬蔡景仁醫師而順道再度造訪AnnaWerk。那時我們的第一批磁磚剛剛出窯,公司更用該批產品貼了一塊一米多平的樣品牆。貼那塊樣品牆的工夫可真稱得上是天衣無縫,它的美使我覺得我們選對了磁磚。當時,我應他們的要求在那塊樣品牆上簽名留念,也做為表示接受產品的象徵(見圖)。
我還仔細地請教他們貼磁磚的要領,我一一把他們的話記了下來。回台南後,我立即在中華工程公司的工地的會議室召集了所有的貼磚工人,在吳讓治教授配合之下,舉行了等於是Workshop的會,把我在Coburg學到的訣竅一一說明清楚,要求我們工人一律照做。但曾幾何時,磁磚運抵之後,我們的工人還是我行我素,照他們自己的方法作業,兩家工程公司毫無約束工人施工品質的辦法。貼完了磁磚的外牆和在AnnaWerk見到的樣品牆完全兩樣。很難相信兩者是同一批磁磚貼成的。Norton先生曾經於七十七年八月來到成大,查看我們所完成的大樓,我從旁窺看他的臉上表情,查覺得到他對我們的同胞缺乏敬業精神,以致工程品質如此之低落,有一番「深刻」之印象。
您是說:「那德國人的敬業精神與工作的要求是怎樣?」對不對?告訴您!文前所言及的他們貼的樣品牆之品質,不另贅述。民國七十六年六月六日第二次造訪AnnaWerk時,適時工場正在運轉,我算是有機會參觀從捷克進口的粉沙原料與其他成份混合摻水到擠製成型,乾燥後再裝上車,運入長達四十公尺之窯燒製的全部過程。燒完之後,磁磚出窯冷卻,再把每一塊磁磚一一放上輸送帶,經過肉眼的嚴格檢查。只見有四位小姐相隔約兩、三米距離,站在輸送帶前聚精會神地檢視由眼前徐徐送過的每塊磁磚,而且不斷地把她們認為不合格的挑出來,丟進放在旁邊的籠子裡。我很好奇地從籠子裡撿了幾塊,從各面各角落查看,始終看不出任何瑕疵。您怪我太外行?我至少是有看出像醫學院一、二樓大廳內部使用的國產磁磚種種缺點能力的。他們告訴我,這些挑出來的瑕疵品將會另行包裝,明示其為二級品而減價出售。有些朋友曾經建議我們專去買他們的二級品已經夠好了!
您會不會驚訝!我們的醫學中心外牆上的四百卅三萬七千零十九塊的每一塊磁磚,均是一一經過工場的檢查人員親眼檢視過的。
(資料來源:成大醫學中心通訊Vol.2 No.5, March 1 ,1991)
(註:成大醫學中心外牆磁磚樣品存放於院史室)
醫學院院徽
還記得73年王廷山館長帶著我與黃崑巖院長面談,黃院長告知他理想的醫學圖書館必須是〝醫生知識的急診室,讓醫生能隨、即時獲得所需的資訊〞,十年來筆者與同仁均以這句話,作為我們服務的標竿。
民國72年11月,前美國國立醫學圖書館館長康明思(Dr.Cummings)應聘為當時科技大樓的臨時館舍及未來新建醫學中心圖書館作規劃,在其建議書中,對人力、設備、書刊館藏、資訊服務、館際合作,建築都有階段性、前瞻性之規劃。
筆者自73年10月由總館轉任醫學院圖書館,與王美惠、吳秀莉三人胼手胝足,快快樂樂合作了數年,由於科技大樓有個中庭,每人進出辦公室很容易見到彼此,不論教職員工學生與我們都非常熟稔就像家人一樣。記得當時,因應不斷擴充的館藏,臨時館舍,由一間變二間、三間、四間擴充出去,每次搬動,無論教職員工學生均來幫忙,原來預計要兩天的工作,到後來只要半天就完成了。最令人難忘的是由臨時館舍搬到新館舍。在無任何搬遷預算之情形下,如何遷移一、二萬冊的書刊、書架、桌椅、設備、黃院長、圖書館委員會的老師均幫忙想法子設法在最短時間內搬完及開館使用。搬遷工具,即採用黃院長的建議,向統一食品有限公司商借裝貨的塑膠籃子數十個及推車十部,再一次總動員教職員工生幫忙運送,館員則進行定位的工作,也就是說搬完,立即可用。兩天半即完成遷館工程。有人擔心太多人參與搬遷,人多手雜,會秩序大亂,或遺失物品,結果證實,愛圖書館的心是一樣的。
圖書館委員會是在黃院長的教授治校理念下所成立的十幾個委員會之一。初期之成員是醫學院老師,醫院成立後,也加入臨床醫師,比例相當。不論經費運用,管理法規之釐訂,服務規劃均諮詢於圖書館委員會,尤其是召集人,筆者儘量讓他知道圖書館之大大小小事情。因此,幾乎每月都開一次會,記得還有一次為了採購新館設備,開了六小時的會議,歷屆委員,也許是年輕,也許是留學國外居多,都能提供他們使用圖書館的經驗。碰到難以解決的問題,例如經費分配,會以全體為考量。因此,圖書館的服務能在有限人力,及經費下儘量提供醫學中心教職員工生最適切的服務。
歷屆召集人是:李水源、李碧雪、李益謙、陳麗玉、林銘德、賴明亮、張智仁
74年 購置圖書出納系統
75年3月 加購圖書介購系統
75年7-9月 筆者赴美至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Buffalo, Health Sciences Library受訓
76年8月 訂購兩種光碟Books in Print及Ulrich’s Plus CD-ROM
76年12月 延長開館時間至晚間九點半
77年4月 購置DIALOG OnDisc MEDLINE
78年1月 新館啟用
78年3月 國科會資訊系統STICNET連線使用
78年4月 整合性自動化系統啟用
78年10月 取消標題卡片
78年9-11月 派簡素真小姐赴美受訓
79年 獲教育部撥款得以大規模購買過期刊及增購圖書
79年4月 改用CD PLUS MEDLINE,並設置光碟網路增購護理光碟資料庫CINHAL
79年9月 提供專題選粹SDI服務
79年10月 採購採用配書閱購制度Approval plan
80年2月 開放光碟電話撥接檢索服務
80年5月 以分封網路連線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MEDLARS資料庫自行開發之期刊PC系統上線增購CANCER LIT光碟資料庫
81年4月 光碟網路,本館Novell網路、校園網路與台灣學術網路TANET,國際學術網路(INTERNET)可聯結
81年5月 Current Contents on Disk開放使用
82年2月 確立本館書刊設備費、業務費之來源-總館、醫學院、醫院三方面的分擔辦法
82年5-7月 筆者再度赴美訪問見習,共20個醫學圖書館
82年10-12月 將醫圖自動化系統資料轉入總館系統,準備連線作業
醫圖十年來,由於館員同仁之高度敬業精神及歷屆圖書館委員會的幫忙,業務得以快速成長,成為國內重要醫學圖書館之一。不僅能提供高品質的資訊的服務來支援醫學中心的教學,研究及臨床治療,並且嘉惠南部之醫院,醫護學校及有關機關。然而,相較於國外之醫學圖書館我們的資源仍顯不足,要達到一流的圖書館,還必須(1)減少人力流動率,並設法增聘1至2位人員(2)經費增加,希望期刊能增訂至1500種(3)擴充多媒體設備及軟體(4)整合全球醫學有關之資訊。筆者去年五月再度走訪美國20國醫學圖書館,規模不大的醫學圖書館都20幾個人力,訂閱期刊2000多種,規模大者如UCSF, UCLA, 人員50-90人,訂閱期刊5000-6000種,圖書50萬冊,充足人力,完善館藏,甚且利用電腦,通信網路,不僅整合該校資訊,也整合世界可用之醫學資訊。由Physical Library走向Virtual Library, 充實自己的館藏,善用其他各館的資源,是今後努力的方向。
每個認識我的人都知道成大醫圖是我的孩子,從臨時館舍到醫學中心研究大樓,從草創到現在成為國內重要醫學圖書館,摸著每一件設備,每一件資料入館。現在因工作輪調的關係,必須回到總館工作,雖是在同一個學校,心裡仍難掩割捨之情。
圖書館委員會-最親密的諍友
歷屆召集人是:李水源、李碧雪、李益謙、陳麗玉、林銘德、賴明亮、張智仁
回顧
簡單地將醫圖的成長劃分為若干階段,每一階段各有其使命和任務,一路走來,但覺創業不易,守成更難。第一階段:七十三年至七十七年底,這時期主要任務是建立基本館藏,規畫新館,及圖書館服務制度。第二階段:七十八年遷入新館至八十一年,藉Approval plan快速充實館藏,並朝電腦資訊服務邁進。第三階段:民國八十二年至八十五年,總圖、醫學院、醫院三方經費輔助架構逐漸成形,但經費日益緊縮,資料評估重於發展,守成趨於不易。
往後的發展,已無充裕的經費支援,但在資訊網路發達、館際合作意識蓬勃、校園自籌經費的環境下,隱約勾勒未來的新契機。
感恩
成大醫圖是幸運的,因為它是民國七十年代國家十四項建設之一,剛開始即受到良好的規畫。尤其黃崑巖院長深知圖書館的重要,對人員的服務精神、館內設施、制度建立等,無不關懷備至。
成大醫圖的良師益友是歷屆醫學院圖書館委員會的委員們,在無數的會議裡,分擔解決管理的各種難題,並擬定成長的方向,每屆的成員都有新鮮的點子,不同的思考模式。當新學期開始,如何讓新一屆的委員能明白各項政策的來龍去脈,是圖書館一項重要的工作,幸而上下屆委員保有若干之輪替率,使得圖書館在前後政策之維持上下不致脫節。
許多來參觀的國外學者常告知醫圖跟美國的醫學圖書館一樣有水準,如果不是客套話,則要歸功於黃仲凱館長在1986年為筆者安排一套完整的訓練課程,不僅有各部門工作解說,醫學圖書館之服務使命,還包括如何建立館際合作關係。他的圖書館以提供優異的館際合作聞名,因此它在美國醫學圖書館界相當有口碑。即因為如此,筆者在1993年能成功隻身訪問二十餘圖書館,均有賴其推薦函。由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領導的館際合作網,分為四個層級,由上一層級的圖書館提供下一層級圖書館有館藏支援─如互借、複印,與技術支援─如在職訓練、技術諮詢等。在既有的制度下,對來自國外的筆者,自是傾囊相授。
在本館制度、建設、人力各方面均進入軌道之後,筆者亦亟思對臺灣醫學圖書館有所回饋。秉持這樣想法的,還有臺大、榮總、陽明、高醫等已具有規模之醫學圖書館,但均有相同之困難,因沒有法令之依據,無法將各種資源組織起來,僅能依各自的力量來協助同業。這樣的結果是做多少算多少,正如個人的慈善捐款力量有限,但集合許多人的捐款,才有能力做長效性、全面性之救助。
隱憂
無論是國內外圖書館之經驗,顯示醫學書刊資料單價高於其它學科,尤其以進口之西文資料每年有平均10~20%之漲幅,縱使有學校、醫學院、醫院三方經費來源,仍無法因應。在李建二館長任內,曾試建立三方經費有制度化之合作,但醫學院與醫院均有困難。自80年度,每年會計年度開始,均須奔走於兩院院長之間,筆者常自嘲是化緣專家,但願有人能突破此一瓶頸。
相較於同級國外醫學圖書館,本館之人力相當有限,我們僅能選讀者最迫切的服務,如果有更多的人力,可以提供更精緻的服務,例如文獻送到家、輔導學生論文寫作...等。以館員之時間、待遇來換取老師、醫師的時間、待遇,應該是比較划算吧!
總館任滿三年必須輪調的制度,已進入第二年,熟悉醫學資訊的資深館員,將相繼輪調至總館,以醫圖13個人力中扣除工友與圖書館資訊服務不直接相關的人員外,現在人員將在3~4年內全部換血完畢,醫圖人數少,分成讀者服務、採編、期刊管理三組,以往醫圖某一小組人員出缺時可由資深人員中調派,除了接任重要組務外,還可訓練新手。依制度設計需輪調兩次.約六年後才可再調回原單位,學科館員如何能蘊育?各項業務將無一專精之士,如何作更深入之研發?況且要對醫學文獻及名詞有大致的了解,至少要三年之時間,故建議輪調之施行,還須評估館員博、精之間的平衡性。
期許
回顧十二年來,醫圖宛如一個小孩子在祝福中出生、學步、求學、成家立業,一步一腳印,有汗水,有喜悅。在這個經營過程裡,我常滿懷感恩,有許許多多的人曾給予協助,鼓勵。
俗語說:危機即是轉機。醫圖在這一波波人事輪調、經費短促、服務轉型中將如何脫胎換骨?筆者已無法陪同成長,如同我的孩子在邁向獨立的過程中,我雖然擔心他會有挫折,但仍祝福一切將會更好。
前言
成大醫學院圖書分館自民國七十三年成立,七十八年元月遷入成大醫學中心大樓之新館,迄今也已歷經十三年,在前侯主任雲卿女士、黃前院長崑巖教授及歷屆成大醫學院圖書館委員會委員們的精心擘畫、苦心經營下,已略具規模,卓然有成。故不論在館舍、各種設備及一切運作、管理規則和服務辦法的制定,都奠定了十分良好的根基,今後當在穩定中繼續求成長。
今鑒於校方人事的精簡,約聘人員離職,即未獲遞補,正式人員的更替頻仍,目前的工作人員計有十二人,人員之異動及人力之短缺,已深深的影響館務之推展;加以學校的圖儀經費已不復往日的年年增加,使得書刊的採購日漸刪減,館藏資源增加緩慢,無法滿足讀者的需求,為免因而降低圖書館的服務品質,當思如何因應人力的縮編、書刊的匱乏,來調整昔日業務工作的形態,做有效的轉型,再創新的契機。
今適逢網路資源的無遠弗屆,如何藉著資訊網路的蓬勃發展,提供師生更好、更快速、更寬廣的服務和即時的為讀者取得所須的資料資訊、指引讀者善用豐富的網路資源,已成為我們當前的首要之務。
工作重點
一、 書刊資料統計
館藏圖書:中文4,372冊,西文26,397冊,日文121冊,總計30,890冊;館藏非書資料4,657件;館藏期刊:中文243種,西文1,602種,日文32種,總計1,877種;期刊合訂本:中文1,363冊,西文41,885冊,日文634冊,總計43,882冊。現期期刊:中文174種,西文1,025種,日文16種,總計1,215種。書刊資料館藏總計79,429冊(件)(統計至八十七年六月底止)。
二、 業務重新調整
成大醫分館的工作原規畫為讀者服務和技術服務兩大部門,自八十六年一月將其細分為採編作業、期刊作業、閱覽服務、典藏作業、資訊管理及總務工作,而閱覽服務包括了流通作業、參考服務、資訊檢索及館際合作;各項工作均指派專人負責規畫,使每個人的工作更為明確,以便進行各項業務的推展,最顯著的是書庫管理有專門負責的人後,事權統一,書刊的上架、整架、排架及修補都做了良好的規畫,書刊的擺放相當整齊,隨時都在最佳的狀況,便利了讀者利用圖書館找書、借書及影印。
三、 館舍空間異動、設備更新
成大醫分館歷經十餘年,日漸成長的館藏資料,造成原有的書架不敷使用,幸運的是館舍空間還算足夠,故擴增書架,以便做大幅度的移架,這是新館開館以來書庫的書刊第一次大舉搬遷。因此在事先做了移架的詳細規畫,撰寫移架程式,完成移架的準備工作,更為了儘量不影響讀者利用圖書館,縮短閉館的時日,乃於八十五年趁暑假期間,動員全館同仁、工讀生同心協力費時三日,使得大移架得以順利、快速的完成。
本館初建時,當時的醫學圖書館都特別重視視聽媒體資料,因此在開館時,就規畫有一完善的空間、設備齊全的視聽室,然而時至今日電子資料的方便性、多樣性已有漸漸取代傳統視聽媒體的趨勢,鑑於時代所需,又有本院王院長的大力支持,遂將視聽室的規模縮小,將大部份的空間規畫為電腦教室。
因應新的自動化、資訊網路系統,於八十七年六月將OPAC及光碟網路設備汰舊換新,並於各研究小間、討論室及閱覽區設置網路節點,目前共有220個節點,方便讀者利用本館提供的電腦設備或自行攜帶筆記型電腦入館上網搜尋、整理資料。藉著不斷的更新設備,使本館既保有圖書館傳統的溫馨,又兼具資訊時代的風貌,而得以源遠流長。
四、 推動互動性資訊網路教學
本醫學院王乃三院長有鑑於資訊的蓬勃發展,電腦輔助教學已是未來的趨勢,於八十六年一月六日親至醫學院分館,了解在原有之視聽室成立TEACHING MATERIALS電腦教學教室之可行性,乃特別撥出醫學院教學改進設備費和圖書儀器設備費,在圖書館的積極配合下,八十六年二月將原視聽室的空間做了極大的改變,縮小視聽室的規模,而設立了電腦教室,在許明隆主任等多位醫學院老師的協助規畫下,陸續購置電腦、資訊網路等相關設備,第一期的各項設備於八十六年六月底安裝驗收完成,正式成立了醫學院的『互動性資訊網路教學教室』,將教學資料放置於網路上,開啟師生透過網路來教學上課的新紀元。又於八十七年六月獲本校教務處遠距教學經費之補助,而得以擴充第二期的設備,完成一個可容納五十個學生一人一機上課的電腦教室,今後將積極採購光碟教學資料或由教師自行製作電子教材置於網路上,推廣「互動性資訊網路教學」,讓師生可以在本館透過館藏資源、電腦設備的輔助,使授課更為活潑而達到極具互動性的教學效果,明日圖書館又將成為教室的延伸,更凸顯它在本醫學中心所擔負的重任。
五、 評估期刊
由於圖儀經費已不復昔日的逐年增加,明顯造成書刊經費的日趨拮据,在整個經費中,期刊經費最為大宗,近幾年來都佔了圖儀經費的80%以上,在經費沒有的增加情況下,期刊又年年有漲幅,加以匯率的變動,致使原有的經費已不足以支付,只得刪減期刊,但如何將期刊合理的刪訂,以免影響師生的教學與研究,則必須採取審慎的考量,本館早在八十五年三月底,經本院圖委會開會決議,由侯主任和三位圖委會委員共同研商期刊的政策,以下面幾個要點:
1.1994年之SCI & SSCI Impact Factor
2.重要索引之收錄狀況(MEDLINE、CINAHL、CCOD)
3.臺大醫圖張慧銖主任所做的醫學核心期刊選目
4.Brandon list for allied health sciences library
5.Brandon list for small medical library
做為評選的標準,進行核心期刊的評估,總計篩選出71種比較不適合入核心的期刊,經本院圖委會委員們開會討論後,決定在1998年刪訂其中的51種核心期刊,但是在經費問題還是無法獲得有效解決的情況下,又再度針對本館所訂的期刊進行評估,經八十六學年度本院四次的圖委會開會決議,確定評估期刊權重之內容,共三大項:
1.期刊之學術價值占50%
2.價格與使用率比占40%
3.國內其他圖書館擁有數(他館數)占10%
並確定評估期刊各分項之權重,將1998年期刊做全面評估,並給予評分,供刪訂期刊之參考,此次的評估著重在期刊的學術性和實用性。因預計八十八會計年度經費將不足208萬元,決定1999年核心期刊和各科期刊刪訂的比例為1:3,核心期刊需刪52萬元,其刪訂的原則,按照上述期刊評估「核心期刊評分」總評分最低的刪起,共刪訂核心期刊12種;至於各科期刊之刪訂因考量各科的特殊需求,本館僅將各科期刊的評估結果提供各科參考,由各科自行決定。
藉由經費的不足,而喚醒本館必需面對須以最精簡的經費,購置最有利師生使用的資源,達到最符合經濟成本的效益,而重新去審慎的評估館藏,其實也是很好的現象,進而使圖書館界更能體認合作館藏的迫切性,資源得以共享;而本館也一直在建立讀者的共識,就是只要能替他們快速取得所需的資料即可,所有的資料不一定非得存在本館,不但經費不許可,也沒有大空間可以收藏,而且更讓讀者有使用者需付費的觀念,如此才有可能紓解經費不足,所帶來的種種館藏困境。